標普中國 500 指數經歷了七年以來最大的單季跌幅,2022 年第三季度下跌 20.3%。 雖然中國股票在第二季度表現優於全球和新興市場股票,但在第三季度顯著跑輸,現在已經趕上了 2022 年全球市場的下滑,標普中國 500 指數年初至今已下跌 29.4%。 資訊技術和醫療保健行業領跌,兩者均跌去近四分之一的估值。 標普中國 500 指數大幅跑輸標普新興市場 BMI 指數和標普發達市場 BMI 指數,後兩者在第三季度分別下跌 9.3% 和 6.3%。
標普中國 500 指數的表現好於大多數亞洲市場,這些市場也因本幣走軟和利率上升而大幅回撤,導致投資者情緒低迷。 標普韓國 BMI 指數表現最差,下跌 40.4%,其次是標普台灣 BMI 指數,下跌 33.3%,標普日本 BMI 指數下跌 25.1%,標普香港 BMI 指數下跌 21.1%。 標普印尼 BMI 指數是本季度亞洲唯一錄得正回報的基準,上漲 4.4%。
儘管近期市場疲軟,但從長期來看,標普中國 500 指數仍保持積極表現。 過去 10 年,該指數以美元計算的年化漲幅為 5.5%,其表現輕鬆跑贏同期僅上漲 2.4% 的標普新興市場指數。
在岸和離岸股票雙雙下跌
第二季度期間,中國國內和海外上市股票都錄得兩位數的負收益率。 與 2021 年不同的是,今年全球股市低迷導致中國股票類型的相關性提高,而 2021 年在岸股票跑贏離岸股票逾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