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淨零排放、COP、格拉斯哥、巴黎、碳補償、擱淺資產... 或者...
如格雷塔(Greta)所說的「廢話連篇」。
如此多的資訊,使人們很容易忽視氣候變化的嘈雜爭議。
從席捲加利福尼亞州的熱浪、倫敦氣候抗議者的遊行活動到孟加拉國遭遇的洪災,無一不證明氣候變化影響著每個人。
25年來,聯合國一直在召集地球上幾乎所有國家參與全球氣候峰會,該峰會被稱為 "COP"(締約方大會)。 今年是第26屆年度峰會,所以稱之為COP26。 此次峰會在格拉斯哥舉行,英國為主辦國並擔任會議主席。
多達197個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參加COP26,詳細討論他們如何實現《巴黎協定》所訂的目標,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2°C之內,並力爭控制在1.5°C之內。 這需要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即人類產生的排放量與清除量平衡。
承諾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似乎是一個相對容易達成一致的目標,因為離實現目標還有近30年時間,但事實並非如此。 長期目標需要有短期里程碑。 今年COP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各國提出雄心勃勃的2030年減排目標。
在未來10年內控制排放必然會很快對我們所有人產生廣泛的影響——我們的出行、生活、飲食方式——幾乎我們生活的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