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 (COP26) 現已塵埃落定。 近 200 個國家聚首是否成功讓我們踏上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C 的道路上?
COP26 以《格拉斯哥氣候公約》的簽署落下帷幕,各國同意"保住 1.5°C 的可能性"。 達成的部分協定包括加強 2030 年減排目標、每年修訂這些目標以及"逐步減少"煤炭。
然而,COP26之後,許多人感覺到通貨緊縮的氣氛。 COP26 主席 Alok Sharma 表示:"我們都很清楚,總體而言,我們迄今的氣候雄心及行動尚未兌現[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的承諾。 ”
關注領域
世界污染的最大製造者當中有一部分仍未作出明顯的承諾並且不夠重視。然而,中國確實與美國聯合發佈了《中美關於在 21 世紀 20 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
承諾得不到兌現的情況由來已久——最著名的未兌現承諾是到 2020 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 1,000 億美元的氣候融資。 因此,這個在 COP26 第一周做出引人注目的承諾因對其能否實現的質疑而蒙上陰影,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部分國家未能承諾到 2050 年實現凈零。 印度承諾到 2070 年實現凈零排放是 COP26 上一項值得注意的聲明。 這當然也是重要的一步,但 2070 年的淨零承諾無法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C 以內。
樂觀的理由
在 COP26 上作出了許多承諾和諾言。 此外,COP26 為小國提供了一個平台。 儘管焦點集中在知名政客和大國的重要承諾上,但此次會議亦是聽取小國訴求的重要論壇,這些小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很少,但可能面臨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
COP26 不僅讓各國官方代表齊聚一堂,也為社會各界提供了遊說爭取推動變革的良好契機。 例如,公平貿易基金會支援一個生計受到氣候變化威脅的農民代表團與會。 當地活動家要求政客採取氣候行動。
氣候變化日益受到重視, COP26 等備受矚目的活動對此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現在媒體會更全面地報導氣候問題,有更多人能更深入地瞭解此問題,並且認為需採取行動的觀點也得到了廣泛支援。
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公司已認識到他們的ESG責任。 我們能看到私營部門的某些領域認識到氣候變化的風險和機遇,並承諾到 2050 年實現淨零,這是值得肯定的。 COP26 通過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 (GFANZ) 發佈了一項重要公告,承諾投入逾 130 萬億美元以上的私人資本,支援按凈零目標進行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