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先的大宗商品基準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未能逃脫 2 月份市場的動蕩,該指數2月下挫 3.83%。 儘管近期通脹有所下行,但仍處於高位,這令美聯儲繼續堅定實施加息,而美聯儲的最新表態打破了有關美聯儲可能在 2023 年底前放寬貨幣政策的預期。 美元自 1 月以來強勢回升,令全球以美元計價的所有主要大宗商品承壓。
在石油板塊中,標普高盛燃料油指數跌幅最大,繼 1 月份持平後下跌 9.33%。 美國天氣比預期暖和降低了對原油副產品的需求。 原油供應充足,歐佩克公佈的產量沒有變化,而俄羅斯太平洋終端對中國和印度的原油出口量創下紀錄。 繼 2 月 5 日歐盟制裁生效後,俄羅斯停止向北歐國家出口原油。
標普高盛工業金屬指數 2 月份下跌 7.82%,所有金屬均普遍走軟。 儘管中國放寬了疫情防控,但全球主要工業金屬進口國的需求尚未恢復。 不過,中國最新的前瞻性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出現 10 年來最快的增長。 標普高盛鎳指數下跌 18.27%,為工業金屬中跌幅最大。 國際鎳研究小組宣佈,作為電動汽車的關鍵金屬原料之一,全球鎳市場在 2022 年從短缺轉為過剩。 在去年鎳價飆升後,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鎳合約仍存在問題,導致芝商所等其他交易所在 2 月份宣佈將在 3 月底之前推出一種替代鎳合約。